4月21日晚八點半,普陀區連亮路方艙醫院外場地上,黨旗在春天的夜空下飄揚,天佑醫院方艙醫療隊員們手托院旗,站在黨旗前準備接受一次“特殊的洗禮”——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正在為天佑醫療隊三位隊員舉辦“集體遞交入黨申請書”儀式。
原來,上海天佑醫院醫療隊林霞、王露露、蘇圓圓三位隊員歷經方艙醫院的洗禮,先后向醫院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。當方艙醫院的臨時黨支部了解到情況后,決定為她們舉辦一個儀式。方艙醫院執行院長、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葉軍和天佑醫院黨支部書記肖建主持了儀式,方艙內的黨員代表們向她們表示歡迎和祝賀,三姐妹分享了在方艙的成長經歷和入黨的初衷決心。
林霞護士長:要像黨員一樣去戰斗
林霞護士長是天佑方艙醫療隊的副隊長,她是帶著感恩的心報名參加這次突擊隊的。
她是武漢人,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,她的親戚也有感染上了新冠肺炎,身在上海的她焦急萬分,就十分想回武漢支援抗疫,但最終沒能成行。當時全國各地馳援自己的家鄉,上海派出了強大的陣容支援武漢,也讓她深受感動。這次她更想為上??箵粢咔樽鳇c有益的事情。當醫院發出支援方艙醫院的號召后,她第一時間報了名。
“如今病毒已經到了我們自己家門口了,醫護人員必須得上,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上,那可能就沒有人上了。作為天佑醫院的建院就入職的老員工更應該做出表率。”在出征動員會上,林霞護士長就是這么講的。
“來到這里(方艙)后發現生活環境比較艱苦,但是看到肖建主任、王坤偉醫生作為老黨員,時刻沖鋒在前,我非常觸動并時刻提醒自己要像黨員一樣去戰斗。”林霞說,開始她也有些緊張,快速調節好心態后,現在已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。作為副隊長,為了緩解護理隊員的壓力,林霞護士長堅持每天陪大家一起進艙。由于艙內不能帶手機,林霞護士長每天手握呼機,及時與隊員溝通,解決各類突發事情,為姐妹們加油鼓勁。夜間休息時呼機也開著放在枕邊,保證大家能隨時找到她。
4月19日,醫療隊收治了一位孤寡造瘺老人,在進入方艙醫院前,老人大便不暢多天,病情也很嚴重,林霞護士長為老人換藥和清洗瘺口,老人大便順暢后,精神狀態明顯好轉。這對她來說不過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兒,但卻引起了艙內其他患者的贊賞,無形中加深了患者對醫療隊的信任和支持。
同心三姐妹:請組織考驗我們
與林霞護士長一起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還有蘇圓圓醫生、王露露護士長。
“上海疫情防控正處在攻堅階段,我親眼看到了身邊黨員同事沖鋒在前,他們凡事‘我先上’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。作為天佑醫療隊的一員,我想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,請黨組織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考驗我……”遞交入黨申請書時,蘇圓圓醫生堅定地說。
“4月22日晚,一位患者突發腦血管意外,需要馬上轉往定點醫院就治,蘇圓圓醫生主動請纓,隨車將患者安全送往定點醫院。”據肖建主任介紹,在方艙醫院的日子里,蘇圓圓醫生凡事總是沖在最前面,主動承擔臟活累活。心理素質過硬,遇到難題總是勇敢沖鋒在前,進步特別快。
還有一位姐妹就是王露露,她原是C4病區(康復科)護士長,在方艙里自然也是專業能手。
肖建書記介紹,方艙醫院的護理工作并不簡單,總結起來就是工作量大、事情繁雜、風險也要比醫院大。一整套防護服穿在身上,工作起來至少六個小時不停歇,不能吃飯喝水,不能上廁所,除了為患者提供常見的醫療服務外,還要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和心理疏導,緩解他們的情緒。很多老人們在艙里的時間長了,會有些焦慮,王露露就和大家一起陪病人聊天,王露露還把康復醫學科的“八段錦”帶進方艙,稍有空閑就傳授這一“絕技”。
據了解,天佑醫療隊在方艙醫院負責一樓和二樓兩個病區,在醫護人員的配合下,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預檢、收治、信息錄入以及轉陰患者出艙等工作每天都在有序地進行。截止4月24日, 天佑方艙醫療隊共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424人,順利轉陰出艙248人。
“當我們送走一批批出院的患者時真的很開心,有更多的人轉陰回家,其他的患者也看到了希望,此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王露露說,參與一線抗疫對于我們醫務工作者而言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情,對我們個人而言,一定是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。
黨員王坤偉:青年隊員的好榜樣
“要說三姐妹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,不得不說一說我們方艙醫療隊的老黨員王坤偉。”醫院黨支部書記、腫瘤科主任肖建這樣說,王坤偉醫生作為天佑醫院的一名老黨員,在緊急時刻,義無反顧地報名‘請戰’,作為相對年長的醫生,沖在前、干在前,發揮著榜樣的作用,激勵著全體隊員奮勇前進。
4月2日上午醫院院里為方艙醫院療員送行,出發前的動員會上,王坤偉這么說:“我非常榮幸能代表天佑醫院去支援疫情防控,病人救治。新冠無情,醫者有愛!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必須不畏艱難,沖鋒在前,勇作先鋒模范!”他正在以實際行動履行著諾言。
4月2日中午,醫療隊到達連亮路方艙醫院,大家對這里的環境都很陌生并都有些緊張。為了能盡快了解清楚情況,盡早投入工作,王坤偉醫生第一個站出來,主動請求與其他醫療隊的醫生先進艙熟悉情況。然而,還沒等醫療隊摸清病區的全部情況,就送來了一車確診的陽性病人,王坤偉自然成為第一波責任醫生,帶領小分隊以最快的速度、最高的效率,熟悉現場設備、完善收治流程、排除隱患、落實安全保障。
每次入艙后,醫生便立刻著手查看病人,快速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置。由于戴著護目鏡和N95口罩,護目鏡里常常會積著汗液和蒸汽影響視線,無法在艙內記錄病史,醫生們就利用在艙外的休息時間記錄。面對全新的病史系統,王坤偉就帶教其他兩位年輕醫生熟悉操作。
“醫生任務量巨大,在艙內的4小時,他們都要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,同時還要耐心地為病人答疑解惑,幫助病人樹立信心,緩解焦慮情緒,工作到渾身酸痛,汗流浹背是常事。艙外的休息時間,他們加班加點地書寫出院小結,只為了能讓經過醫治后,核酸檢測轉陰的人早日順利回家。”肖建主任介紹,王坤偉正在讀博士,進入方艙醫院后,他一邊忙著病人救治,寫著病歷,還結合在方艙的工作撰寫學術論文。在他的帶動下,其他幾位年輕醫生也向他請教。
“在天佑方艙醫療隊里,王坤偉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。年輕同志從王坤偉身上看到了共產黨員品格和奉獻精神。”肖建說,正是有了王坤偉這樣的好黨員,讓更多的青年人看到了黨員的先進性,增強了他們加入黨組織的信念和熱情。
春天已經來臨,疫情終將過去
方艙醫院也許終究會成為歷史
但對于方艙醫療隊員來說
將成為最難忘的記憶
謹以此文獻給抗疫英雄們
戰疫必勝,感謝一路有你!